欢迎您访问中国文艺收录官方网站!
政策解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策解读

全面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就《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答记者问

近来,教育部与其他十二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完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就《意见》相关内容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1、《意见》出台的原因是什么?

答:首先是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而《家庭教育促进法》也规定了建立健全这一机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了此项工作任务。党的二十大进一步要求健全这一机制,这也是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之一。

其次是为了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尽管各地近年来积极探索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取得了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职责定位不清晰、协同机制不完善、条件不足等。因此,制定《意见》有助于明确各方的育人职责和协同机制,从而更好地完善这一机制。

2、《意见》的制定过程简要介绍一下?

答:制定《意见》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首先是开展课题研究。由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成立课题组,对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相关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同时整理了相关法律、政策和国际经验。还召开了多次座谈会,听取了相关方面的意见建议,起草了文件的初步建议。

其次是总结地方经验。全面梳理了各地在这方面的工作和政策,提炼了省市县和学校层面的成熟经验和有效做法,充分吸收并纳入文稿,以确保提出的政策举措具有可行性。

第三是研究起草文稿。根据调研情况和各地提出的建议,起草了文件,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工作目标、工作举措和保障措施。

最后是广泛征求意见。先后征求了相关专家、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的意见,同时在北京召开调研座谈会,听取区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校长、教师、家长代表的意见建议。在充分吸纳各方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了文件。

3、《意见》提出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答:在指导思想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强调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

在工作原则上,坚持育人为本,政府统筹,协同共育,问题导向。

在工作目标上,提出到“十四五”时期末,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要更加健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4、《意见》提出的主要举措有哪些?

答:《意见》主要提出了三个方面的举措:

首先是学校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主导作用。要加强学生情况的沟通,创新日常沟通方式,落实家访制度,并及时向家长沟通学生在校期间的情况。此外,要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把这作为学校的重要职责,并建立相应的机构和委员会。

其次是家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家长需要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协助子女体验社会,并且帮助子女更好地成长。

最后是社会有效支持服务全面育人。这方面包括推进家庭教育服务体系,开展公益性课外实践活动,以及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等。

5、如何做好《意见》的贯彻落实?

答:需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党委和政府的统筹协调作用;同时,也需要加强专业支撑,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相关研究,培养专业人才。此外,还要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广泛传播相关政策举措和成效,倡导正确的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方法。

版权所有:中经网络文化(吉林)有限公司

友情链接:中国教育部  新华网  中国文联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  人民网  光明网  新浪微博  搜狐网  中青网  央广网  国际在线  CNTV  海外网  凤凰网  网易新闻  腾讯新闻

中国文艺收录 | ICP备案编号:吉ICP备2022004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