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常务会议由李克强主持召开。1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了一次常务会议,讨论了全面实施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措施的部署,以规范权力运行、更好地服务企业和民众;还决定实施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以促进监管更加公平和有效。
会议强调,要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将所有行政许可事项纳入清单管理将有助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振市场信心,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更好地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会议通过了《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2年版)》。会议提出了以下要求:第一,各级政府在今年底前完成本级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的编制工作,要将合法设定的所有行政许可事项都纳入清单之中。各地编制清单的基本要素应当相对统一,促进同一事项在不同地区的管理和办理标准一致。在编制本级清单时,不得超越上一级清单的范围。第二,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严格依照清单来执行行政许可,程序要公开透明,使企业对审批过程有明确的预期。要对清单内的行政许可逐项制定规范,明确许可条件、申请材料、审批流程、收费标准等,并向社会公布,不得在执行过程中增加附加条件或限制。清单以外不得违法设立或实施行政许可。对各种变相设立行政许可的行为都要进行清理,并严肃问责相关责任人。第三,要依法加强监管。对列入清单的事项要逐项明确监管主体、重点环节、监管规则和标准等。对涉及公共安全、公众健康以及潜在风险较大的领域要进行重点监管。第四,要提高服务效率。在行政许可的实施中,要推行告知承诺、整合服务、线上办事等方式,为企业和民众提供更多便利。
会议进一步指出,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为了营造公平竞争的诚实守信市场环境,要依法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采取“双随机、一公开”等科学精准的监管措施,让监管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失信者“无处遁形”。第一,要科学构建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及时收集企业的注册信息、备案情况、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以及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失信名单等信息,并按照一视同仁的原则对各类所有制企业进行信用风险分类。第二,要利用分类结果提升监管效能,防止随意执法和乱作为。对低风险企业可以适度降低依法监管的抽查比例和频次,对高风险或有不良记录的企业要有针对性地加大监管力度。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对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涉及公众健康和安全的领域进行重点监管和全链条监管。还要探索对新兴产业和新模式实施科学有效的监管,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为其发展提供空间。第三,要加强风险监测和预警。通过大数据分析、重点指标监测等手段,及时发现企业的异常情况和风险,并适时对企业进行提醒,把监管的重点提前移到风险的消除上。
会议还讨论了其他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