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课建设的看法
教基〔2022〕5号
敬启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思想政治课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关系到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关系到亿万学生的健康成长。近年来,各地各校认真推进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思政课质量不断提升,广大中小学生精神面貌积极向上,育人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但是,当前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些地方和学校对思政课重要性认识尚未达到位,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资源不够丰富活跃,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和实践育人效果有待加强。为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部署,现提出以下意见,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加强党对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思政课关键课程作用。紧密联系中小学实际,深化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切实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统筹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大力提升思政课育人质量,教育引导广大中小学生端正人生观念,从小听党话、永远跟党走,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工作原则
突出关键地位。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坚定不移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塑造品格,将思政课建设作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展现思政课政治和价值引领功能。
强化统筹实施。重视学段衔接,完善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注重课程之间的相互配合,充分发挥思政课和其他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内外协调,推进学校“小课堂”、社会“大课堂”和网络“云课堂”协同育人。
坚持问题导向。加强思政课教学管理与研究工作,完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强化实践育人,着力提高思政课教师专业水平,深入推进思政课内涵发展,持续提升思政课吸引力和感染力。
深化改革创新。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保持传统与创新,完善制度机制,创新方法途径,切实增强思政课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力促进思政课改革发展。
3.工作目标。到2025年,中小学思政课关键地位进一步强化,建设水平全面提高。课堂活力充分激发,优质课程资源更加丰富,实践教学深入开展。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水平明显提升,小学专职教师配备比例达到70%以上,初高中配备专职教师,绝大多数教师具备扎实的思政教育相关专业知识。“大思政课”体系更加完善,评价机制基本健全。思政课整体质量显著提高,有效发挥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重要育人作用。
二、深化教学管理创新
4.充实课时内容。严格执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确保思政课时占比达到6%—8%,明确思政课周课时量;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思政类课程应占一定比例课时。严格执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学分要求,积极创造条件开设思政课选择性必修、选修课程。把充实思政课时作为重要的政治和教学纪律,要求在省级课程实施办法中有明确规定,在学校课程实施方案中优先保障,班级课表中清晰标示,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不得随意占用、挪用或变相压减课时。
5.落实课程内容。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教材、课堂、学生头脑,根据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统筹编撰国家中小学思政课统编教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等,切实提升思政课教材和读本适应不同学段学生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劳动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持续深化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主题教育;充分利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成就和时政要闻、重大活动、乡村振兴、抗击疫情、奥运精神等方面的教育资源,丰富思政课教育内容,有机融入课堂教学。
6.创新教学方法。思政课要将讲述道理作为本质要求,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的统一,注重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创新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方法。要充分运用案例式、议题式、体验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融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积极采用小组学习、问题解析、学生讲述等课堂形式,注重使用学生身边可知可感的生动事例和典型人物,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思政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以生动的语言、真挚的感情,善于讲述故事,深入浅出地传达道理,着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打动学生心灵,激发学生兴趣,使思政课真正成为一门让教师和学生都用心对待的课程。
三、丰富课程教学资源
7.汇集优质课程资源。实施国家中小学思政课精品课程建设计划,通过国家级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评审、全国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交流、全国中小学思政课优秀教学案例征集等方式,针对不同学段特点选择推出一批具有指导性、思想深刻、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思政“精品课”,促进各地各校和广大思政课教师不断提升思政课质量水平。加强优质教学辅助资源包建设,围绕课程内容分单元、分专题开发建设多样化的教学案例库、教学素材库等,通过各种方式及时充实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教育资源,为思政课教师备课和上课提供支持。
8.丰富社会实践资源。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机制,中小学校要制定社会实践大课堂教学计划,安排一定课时用于学生社会实践体验教学活动,促进思政课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直接体验和感悟。各地各校要整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研学教育基地、综合实践基地、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文化场馆、科技场馆、博物馆等校外教育资源,以及地方特色教育资源,建立一批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开发建设各具特色的教学资源。
9.用好数字化资源平台。不断拓展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及地方教育资源平台服务功能,广泛汇聚各类优质思政课数字化教学资源,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并健全资源迭代更新与应用激励机制。建立若干思政课名师网络工作室,开发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系统,强化专家引领、名师带动、示范培训、在线交流研学。积极推进社会实践大课堂活动实现线上预约、自主选择、过程记录。支持各地通过同步课堂、专递课堂、双师课堂等模式,帮助农村地区薄弱学校开齐开好思政课。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0.提升专职教师配置。为确保思想政治课程的专业教师配备,各地要有效利用中小学教职编制,拟订详细的补充计划。对于跨年级授课的思政课教师,可适度减少其课时,同时制定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工作量标准,确保相应数量的专职教师覆盖所需范围。对于小学中不足标准工作量的情况,可以由班主任或语文教师兼任;而小学的党组织书记、校长、德育主任、少先队辅导员等,在经过培训合格后,也可兼任小学思政课教师。针对乡村小规模学校难以配备专职思政课教师的情况,可通过思政课教师的“走教”“送教”等方式,由所属乡镇中心校提供教学支持。同时,积极实施中小学思政课特聘教师制度,鼓励支持地方优秀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先进典范、杰出人士、法治副校长、校外辅导员等,定期到中小学进行授课或专题讲座。
11.提升教师专业水准。各师范院校及其他高等学府应加强思政教育相关专业的建设,积极培养符合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师资。对于新任思政课教师,应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相应教师资格条件。建立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轮训制度,重点关注教学能力提升和教学方法创新,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每3年至少进行一次不少于5天的集中脱产培训。针对目前不适应思政课教学要求的教师,应通过专门培训等方式,帮助他们提升教学能力,或进行必要的岗位调整。建立完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校外实践教育制度,确保每位教师每年至少参与2次校外实践教育活动。鼓励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主动申报相关研究课题,深入研究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等内容。
12.优化教师激励机制。在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等评选中,应适度倾斜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大力树立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年度影响力典型等先进形象,积极培养和选拔一批国家级中小学思政课名师、骨干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以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光荣感和责任感。在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职称评审等方面,应向思政课教师倾斜,确保中、高级岗位比例不低于教师队伍的平均水平,并设立专门的思政课教师职称评审流程,突出专业水平、教学质量和培养效果。各地应认真贯彻中央文件精神,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同时,各级学校要密切关注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思想和生活状态,积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持续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五、改进教研工作机制
13.强化教研队伍建设。针对不同学段,要配备并加强专职思政课教研员队伍,加大从中小学优秀思政课教师中选拔的力度。教育部门应将思政课教研员培训纳入教师的“国培计划”,组织开展骨干思政课教研员示范培训,并制定全员培训计划,确保每位教研员每年接受不少于72课时的专业培训。中小学应设立思政课教研组,由思政课骨干教师担任教研组长。
14.创新教研方式方法。充分发挥教育部基础教育思政课教学专家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强专业指导和引领。各级学校应建立思政课教师教研共同体和集体备课制度,引导思政课教师认真备课并进行教研。建立完善思政课教研员到中小学定期授课、示范教学、巡回评课制度,积极开展网络教研、远程教研和跨区域教研。鼓励教研机构、中小学与党校、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干部培训学院等建立思政课教研共同体,深入开展中小学思政课教研工作。逐步选择并建设一批国家级中小学思政课研修基地和区域研修中心,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六、构建完善思政课体系
15.提升课程思政水平。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研究制定中小学学科德育指南,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阵地作用,深入挖掘语文、历史等学科中蕴含的思政资源,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德育功能,确保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并深化跨学科综合育人。结合当地地理特点、民族特色、传统文化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和名人等,因地制宜开发富有教育意义的地方和校本思政课程。
16.创新德育工作方式。各级学校应深入贯彻《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针对性地制定德育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工作。积极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如“学习新思想 做好接班人”、“从小学党史 永远跟党走”、“学雷锋学模范”、“开学第一课”等,以促进学生牢记教诲、崇尚英雄、争做先锋。加强重大节庆日、纪念日等主题教育活动,丰富活动内容,加强仪式教育,不断创新德育活动形式。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引导家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更加注重学生品德教育和良好习惯的培养,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实践教育;深入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17.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努力营造积极向上、高雅庄重、团结友爱、严肃活泼的校园文化,强化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严格管理校规校纪,引导教师关爱学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全面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培养时代新风,提高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充分发挥校园广播、校刊、校园板报等宣传媒介的作用,突出学校党组织、共青团、少先队等标识和标志。优化校园环境,营造良好、温馨、舒适的校园氛围,使教育引导融入其中。积极打造特色鲜明的班级文化,将思政课教学与班级管理、班级活动等结合起来。创建清新文明的校园网络文化,重视网络下的学生德育工作,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提升网络素养,规范网络行为,抵制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
七、组织实施
18.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各级学校应将提高中小学思政课质量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主动策划和推动相关工作,并把握好思政课建设的政治方向,及时解决突出问题,优先保障思政课建设所需经费,并将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纳入各级党委领导班子考核和政治巡视巡察的规定要求。深入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完善学校党组织的思政课工作机制,每学期至少专题研究一次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作为思政课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每学期都要到课堂进行听课和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