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一部名为《开国大典》的电影在中国影坛掀起了轰动。这部革命历史题材剧情片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李前宽和肖桂云共同执导,古月和孙飞虎担纲主演。影片以纪实的手法,精彩展现了从中国共产党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开始,直至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壮阔历史过程。
电影背景设定在1949年,当时中国共产党在三大战役中取得了胜利,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即将来临。影片生动地呈现了当时的局势,毛泽东等领导人与西柏坡的群众欢庆胜利,而南京却发布新年文告,蒋介石离开,李宗仁成为代总统。随后,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举行,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迁至北平。影片紧紧围绕这些关键事件,以及解放南京、开国大典等历史节点,细致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风云变幻。
当年,许多电影厂都对开国大典这一重要历史题材心驰神往,但长春电影制片厂却迅速组织策划,并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剧本的创作。1988年7月,经过多次修改的剧本得到了国家电影局的批准,这部电影成为为新中国建立四十周年而献上的献礼片,具有史诗般的气息。尽管在创作初期曾有人怀疑这个题材是否适合拍摄,但导演李前宽认为,挑战性更大,也更具吸引力。
影片采用全景式视角和纪实手法,将1949年1月28日中国共产党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到10月1日在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历史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影片汇集了138位历史人物,包括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蒋介石、宋庆龄等,还在全国12个省市的64个外景地取景拍摄,动用了15万人次的群众演员,历时7个月完成拍摄,耗资达到500万元,堪称中国影坛的奇迹。
1989年,《开国大典》上映后取得了巨大成功,发行票房收入达到1亿7千万元,创下当时的影片发行奇迹。影片一经放映,即受到观众的热烈追捧,连续在香港放映147天,这一记录至今未被打破,使其荣获亚洲十大名片之首。此外,《开国大典》还受邀参加奥斯卡第62届外语片展映,并斩获香港亚洲十大影片奖,1990年第10届金鸡奖更是收获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辑等多个奖项,获得华表奖的优秀影片奖。
通过《开国大典》,观众得以回顾中国建国初期的波澜壮阔历史,感受那段奋发向前、团结奋斗的岁月。这部电影不仅是中国影坛的瑰宝,更是永恒的银幕史诗,以其深刻的历史情感和雄浑的气魄,铭刻在了中国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