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文艺收录官方网站!
红色文艺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综合 > 红色文艺

《苦菜花》——塑造了当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而丰满的革命母亲

冯德英创作的《苦菜花》是一部长篇小说,约30多万字,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该作品以革命历史为题材,在1965年被改编成电影,广受好评。

《苦菜花》生动地描写了胶东地区军民团结抗日的斗争生活,敏锐地提炼了生动而特征鲜明的情节,并描绘了惊心动魄的场面,这对于刻画人物形象和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作品中塑造的母亲形象——仁义嫂,是当代文学史上首个完整而丰满的革命母亲英雄形象,具有相当的典型意义,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人物画廊增添了一道光彩夺目的艺术风景线,同时也标志着作品本身的艺术成就。作品真实而深刻地揭示了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斗争的复杂性,展现了人民的觉醒和成长,歌颂了革命人民的崇高品质。

冯德英出生于193512月,家庭位于山东乳山昆嵛山区,是一个农民家庭。年幼时,他父亲被汉奸乡长杀害,大哥被迫流亡,留下冯德英与母亲以及三个姐妹相依为命。冯德英的老家地处偏远,抗日战争期间成为共产党八路军的驻扎地,各种机关、部队、学校和兵工厂频繁驻守。冯德英的家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由于冯德英的母亲勤劳善良,参加了妇女救国会,并担任妇女干部,最终于1942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所以家里成为了当地的“招待所”。

冯德英的母亲为革命事业英年早逝,虽然没有在战场上牺牲,但她的高尚品德和伟大母爱让人们公认她是真正的革命烈士。这样的母爱深深影响了冯德英,让他从小就埋下了热爱人民、报效祖国的种子。为了实现母亲临终前的嘱托和心愿,冯德英的二姐和他本人先后于1947年和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解放军通信学校学习,并毕业后担任报务员、电台台长以及雷达指挥排排长。

因为对文学的热爱,冯德英酷爱阅读各类文学作品。他常常被描写为革命事业而奋不顾身的英雄人物所感动,甚至感动得流下眼泪,激发了他表现自己熟悉的英雄人物的创作冲动。从1953年开始进行写作练习,到1955年春正式撰写了第一部长小说《苦菜花》,随后于1958年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

《苦菜花》一经问世,受到广泛关注。在当时,全国有七八家出版社翻印了该作品,印数达到约200万册左右。195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全国范围内精选一批文学作品进行出版发行,其中《苦菜花》有幸入选。因此,空军党委授予冯德英一等功,以资鼓励。同年11月,冯德英受邀出席“第二次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并受到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2019923日,《苦菜花》入选“新中国7070部长篇小说典藏”。

《苦菜花》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冯德英母亲的英勇事迹和高尚品德的真实写照,也是对抗日战争时期人民斗争的真实记录,展现了人民的觉醒和成长,讴歌了革命人民的崇高品质。作为一个作家和革命战士,冯德英的创作才华和坚定信念使得《苦菜花》成为了一部引人深思、动人心弦的优秀文学作品。

版权所有:中经网络文化(吉林)有限公司

友情链接:中国教育部  新华网  中国文联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  人民网  光明网  新浪微博  搜狐网  中青网  央广网  国际在线  CNTV  海外网  凤凰网  网易新闻  腾讯新闻

中国文艺收录 | ICP备案编号:吉ICP备2022004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