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歌曲歌词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民主政府爱人民呀,
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
呀呼嗨嗨伊咳呀嗨,
呀呼嗨呼嗨,呀呼嗨嗨嗨,
呀呼嗨嗨伊咳呀嗨。
《解放区的天》,又称为《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是一首抗战晚期的歌曲。作者刘西林,原籍河北省沧县(现南皮),生于1920年12月10日。他于1936年参加革命,次年加入八路军,随后被分配到贺龙领导的120师战斗剧社,负责在冀中地区组织和宣传群众对抗敌人的斗争,同时从事民歌的记谱和配歌工作。
1942年,刘西林前往延安鲁艺学习,后于1943年回到晋绥地区。他创作了多部秧歌剧,包括《逃难》、《夫妻拜年》、《劳动英雄回家》(与王炎合作)、《跳大神》等。此外,他还导演了话剧《冲突》、《活路》、《回家》以及眉户剧《张老汉劳军》等作品。其中,《劳动英雄回家》荣获“七·七·七”文艺奖。
建国后,刘西林先后担任东北电影厂副厂长、吉林省文化局副局长、国家对外文委演出公司副经理、中国人民对外友协副秘书长和驻外使馆政务参赞等职务。1983年退休后,他兼任中国延安鲁艺校友会副秘书长,北京民族民间文艺研究会会长,并参与编著《贺龙与战斗剧社》。
二、写作背景:
当时,刘西林从延安鲁艺调回晋绥军区战斗剧社工作。1943年春节,延安掀起了新的秧歌运动,成为一股前所未有的群众文艺热潮。晋绥边区,与陕北一河之隔,也掀起了新的秧歌热潮在大秧歌运动期间,他创作了一部秧歌剧,名为《逃难》。剧情简单,讲述了一个河南省国民党统治区的家庭为了躲避水灾、旱灾、蝗虫和汤恩伯四害之苦,逃难到共产党领导的晋绥边区的故事。在边区政府和人民的热情关怀和帮助下,他们幸福地安顿下来,过上了美好的生活。
为了配合剧情的发展,刘西林将《十二月》的曲调填上了新词,作为该剧的主题歌,以歌颂共产党的领导。尽管这首歌曲只是口头传唱,并未正式出版,且许多音乐作品都没有署名,但它在民间得到了广泛流传。正是从这首民歌的改编中,我们更能够感受到民族民间音乐的魅力,并认识到传承和弘扬的重要意义。
《解放区的天》这首歌曲在反法西斯阵线对法西斯阵线进攻的时期诞生。它唱响了人民对解放的希望和胜利的信念。这首歌曲通过动人的旋律和歌词,展现了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在艰苦环境中的奋斗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解放区的天》以其深远的意义和感人的旋律,成为了抗战时期的经典之作,鼓舞了无数战士和人民。它承载了那个时代人民的共同记忆,是对抗战胜利和解放的美好向往的歌颂。这首歌曲见证了那段艰苦卓越的历史时期,展示了民族音乐的力量和价值。
刘西林,河北省沧县人(现为南皮)。生于1920年12月10日,1998年12月4日去世。1936年参加革命,1937年,18岁的河北沧县人刘西林参加八路军,第二年被分配到贺龙领导的120师战斗剧社,到冀中发动和宣传群众对敌人作斗争,从事一些民歌的记谱和配歌工作。1942年,刘西林被派往延安鲁艺学习。1943年返回晋绥。创作了秧歌剧《逃难》、《夫妻拜年》、《劳动英雄回家》(与王炎合作)、《跳大神》,话剧《冲突》、《活路》、《回家》,眉户剧《张老汉劳军》;导演了话剧《还是好好干》等,其中《劳动英雄回家》获“七·七·七”文艺奖。建国后,历任东北电影厂副厂长;吉林省文化局副局长;国家对外文委演出公司副经理、中国人民对外友协副秘书长、驻外使馆政务参赞;1983年离休后兼任中国延安鲁艺校友会副秘书长,北京民族民间文艺研究会会长,延安大学校友总会理事,参与编著《贺龙与战斗剧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