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文艺收录官方网站!
红色文艺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综合 > 红色文艺

气势磅礴、气吞山河——《沁园春·雪》

 集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于一身的毛泽东,在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中,为我们留下了《沁园春·雪》、《七律·长征》等几十首诗作。这些诗作的水平如何?它们展现了毛泽东怎样的诗人情怀?

1935年10月,红军胜利完成长征,抵达陕北。1936年初,毛泽东率领部队东征,抵达清涧县。部队来到陕西清涧县的高杰村袁家沟休整。恰逢元宵佳节,2月7日降下一场百年难遇的大雪。这是毛泽东在陕北度过的第一个冬天,面对着冰封千里、雪飘万里的北国景色,激发了毛泽东的诗兴

于是,他创作了这首广受赞誉的《沁园春·雪》。他望着长城内外,只见茫茫一片白雪覆盖;大河上下,原本汹涌澎湃的浩渺气势也消失殆尽。山脉犹如银蛇舞动,原野驰骋的猎豹,似乎与上苍展开了高低的比拼。他盼望着晴日的到来,欣赏着红妆绿装的美景,显得特别妖娆动人。

怀着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毛泽东挥毫书写,一气呵成了这首宏大壮丽的《沁园春·雪》。此词高度概括了中国革命战略大转移的完成以及迎接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新阶段的政治形势。

值得一提的是,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飞抵重庆与蒋介石的国民党当局进行和平谈判。在这期间,他多次会见了知名爱国人士。并在重庆时受到柳亚子的桂园拜访。之后,柳亚子回家后写了一首诗《七律·赠毛润之老友》,发表在《新华日报》上。作为回应,毛泽东将《沁园春·雪》赠予了柳亚子。并于1945年11月14日在重庆《新民报晚刊》上发表。1945年12月4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主办的《和平日报》发表了著名文人易君左的与词:“乡居寂寞,近始得读《大公报》转载毛泽东,柳亚子二词”。毛泽东的词作粗犷雄浑,而柳亚子的词作则流露出忧愁与苦闷之情。

《沁园春·雪》一经公开刊登,立刻在重庆引起轰动,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重庆的各种报刊纷纷发表与词和评论。据悉,当年刊登的与词不下50首,评论近20篇,这在我国词史上可谓独一无二。

然而,毛泽东的这首词引起了蒋介石的极度不满。蒋介石询问为他起草文件的陈布雷:“你觉得毛泽东的词如何?”陈布雷如实回答:“气势磅礴、气吞山河,堪称盖世之精品。”于是,1945年12月4日,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中央日报》等报刊同时刊登了多首“围剿”毛泽东《沁园春·雪》的与词。

然而,这些御用文人的“鹦鹉学舌”之丑态,更凸显了毛泽东词作高雅、气势奔放的特点,展现了他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傲然气概。

版权所有:中经网络文化(吉林)有限公司

友情链接:中国教育部  新华网  中国文联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  人民网  光明网  新浪微博  搜狐网  中青网  央广网  国际在线  CNTV  海外网  凤凰网  网易新闻  腾讯新闻

中国文艺收录 | ICP备案编号:吉ICP备2022004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