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东流去》是李凖所著小说。该书作为李凖惟一的一部长篇小说,饱含了作者巨大的心血。作品分为上下两集,其中上集完成于1978年,下集完成于1984年,最初由北京出版社出版。1985年,该小说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2019年9月23日,该小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是一部扣人心弦、情感真挚的长篇小说,由李凖倾注心血,凝聚了对中原农民、黄河的深刻体验和思考。小说背景设定在1938年,那是日本侵略军进入中原,国民党军队为阻止日军南下,炸开黄河花园口大坝的历史时刻。这一决策导致河南、江苏、安徽三省四十四县遭受深重灾难,超过一千万人民饱受磨难。
作品通过赤阳岗村的七户家庭成员的流亡逃荒经历,生动地展现了他们从失去家园到重建家园的血泪史。这些形象生动鲜明,代表了各自阶层和阶级的命运变迁,使整个故事具有了更加生动立体的感染力。
李凖在创作《黄河东流去》时,始终保持着对中国农村社会与农民生活的关切。他的作品以深刻、细腻的描绘著称,记录了中国农民在历史风涛中的沉浮,传达出对“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以及“古老祖国的生命活力”的歌颂。
在作品中,李凖融合了儒家的正直自强、仁爱担当等品质,与道家的天人合一、通透超脱等思想,使得作品呈现出淋漓尽致的人性光辉。他的创作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寻根与招魂,也是对传统文化底蕴的再发掘和对传统伦理道德精华的再弘扬。
通过《黄河东流去》中的众多人物形象,以及他们在洪灾面前的生活与命运变迁,李凖向我们展现了中华民族抵御灾难的坚毅意志、生命力和凝聚力。他同时也通过描绘民族资本家在战乱中大发国难财、日本侵略者榨取劳动力的情节,对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的社会现实进行了全景式观照。
这部小说对中国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表达。它以其深刻的情感、真挚的叙述和饱满的艺术感染力,赢得了第二届茅盾文学奖的殊荣,也使得李凖在当代文学史上立下了重要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