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文艺收录官方网站!
教育简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简报

教育部针对职业教育又一举措答记者问《教育部关于支持建设国家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通知》


  

近期,教育部颁布了《关于支持建设国家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通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的负责人对有关问题进行了回应。

首先,记者追问这一决策的背后原因。教育部负责人解释,此举是为响应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202212月发布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在总结了过去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就后,这份新意见提出了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措施,特别是强调了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的重要性。产教融合被认为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也是改革的难点和关键。为了支持首个国家级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建设,《通知》的发布旨在加大政策引导,协同解决产教深度融合的机制性障碍,并形成一批可供其他行业共同体参考的经验和示范。

其次,记者询问为何选择在轨道交通装备行业进行这一实验性项目。负责人解释,根据《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首要选择在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关键行业和领域推动产教融合。这涵盖了航空航天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等。轨道交通装备行业是中国高端装备制造的亮点,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领域。这一选择考虑到轨道交通产业链的长期性,对各种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和集聚,以及在国家层面具有战略重要性的因素。此外,中国中车是行业中唯一的产业化集团,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最先进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通过职业教育,他们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深化产教融合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备了示范效应。

接下来,我们了解国家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成员情况。《通知》指明由中国中车、高水平大学和职业院校牵头,分三个阶段逐步建设完善。首批成员单位遍布全国20多个省份,包括9所普通高校、30多所职业院校、中国中车及其40多家子公司,以及5个产业集聚地区教育行政部门。这种组合包括了普通高校如西南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职业院校如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以及行业企业如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接着,我们深入了解国家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创新措施。首先,特别注重政府搭建平台和提供机制保障。政府、企业、学校的相关负责人共同组建了共同体领导小组,以协同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同时,在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所在地,由地方政府负责宏观指导区域产教匹配的工作。其次,更强调以教促产、以产助教。共同体集结产教资源,以服务轨道交通装备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为出发点,发挥政府主导和企业、学校双主体的作用,推动产教深层次融合和校企高水平合作,提升职业院校培养行业人才的关键能力。第三,更加注重高水平大学在培养行业高层次人才、科技创新方面的引领作用。普通高校利用其学科、师资、科研、平台等优势,深化产学研合作,搭建技术协同创新平台,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卓越工程师和现场工程师。最后,更注重职业教育内涵,以高质量发展助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共同体支持职业院校深化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强化专业、课程、师资队伍等建设,构建共同培养人才的新范式,探索科教融合的新路径,激活关键能力合作的新动能。

然后,我们详细了解了《通知》中的保障措施。在经费投入方面,教育部引导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增加对共同体成员学校的教育经费支持,支持成员单位充分利用政策性金融工具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政策工具。同时,要求共同体企业保证适当的职工教育经费用于一线职工职业教育,并探索职工教育经费一定比例的统筹使用机制。在政策支持方面,教育部积极协调其他部门,共同加强对共同体工作的指导和支持,支持学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产教融合型企业在共同体内试点组合式激励,并获得中车的支持,包括行业院校教学资源建设、招录共同体院校毕业生、设立实习岗位等。

最后,我们了解了国家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预期成效。首先,探索创立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运行机制,初步建成组织健全、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产教融合共同体,实现相关院校专业布局与产业结构布局基本匹配,建立评价评估体系,全面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标杆和示范。其次,创新面向行业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政府、企业、学校协同育人,推动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联合产业链相关企业,开展跨学科、跨领域、跨专业的协同攻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学研成果的转化,推动轨道交通装备行业高质量发展,加速提升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


版权所有:中经网络文化(吉林)有限公司

友情链接:中国教育部  新华网  中国文联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  人民网  光明网  新浪微博  搜狐网  中青网  央广网  国际在线  CNTV  海外网  凤凰网  网易新闻  腾讯新闻

中国文艺收录 | ICP备案编号:吉ICP备2022004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