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文艺收录官方网站!
红色文艺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综合 > 红色文艺

《国际歌》:共产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

1871年5月28日,巴黎公社进行了世界上无产阶级武装夺取城市政权的第一次尝试,但最终失败了。随后,反动政府对城市中的革命者进行了大规模屠杀。在这段白色恐怖时期,法国工人诗人、巴黎公社领导人之一欧仁·鲍狄埃(1816-1888)怀着激情,于5月29日创作了这首气势磅礴的歌词。最初,这首诗的名字是《国际工人联盟》,收录在鲍狄埃于1887年出版的诗集《革命歌集》中。

最初,《国际歌》使用了《马赛曲》的曲调。1888年,法国工人作曲家皮埃尔·狄盖特(1848-1932)充满激情地为《国际歌》谱写了新的曲调。

1923年6月,《新青年》第1期刊登了瞿秋白从法文翻译而来的《国际歌》歌词和简谱,这成为了我国最早可唱的版本。11年后,瞿秋白在江西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并杀害。在面临行刑时,他昂首高唱着自己翻译的《国际歌》,用歌声向敌人宣告:“国际永远要实现!”

而今天我们在各种集会上所传唱的《国际歌》,是由诗人萧三在1923年从俄文版转译,由陈乔年进行配乐。萧三回到延安后,在延安文艺工作者的帮助下,对全部歌词进行了修改和重译。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即中央苏区)成立时,决定将《国际歌》作为国歌。

《国际歌》的传唱是共产主义在国内日益传播的真实写照。共产主义和中国共产党为陷入黑暗中的中国带来了光明的火种,最终以燎原之势照亮了整个中华大地。

版权所有:中经网络文化(吉林)有限公司

友情链接:中国教育部  新华网  中国文联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  人民网  光明网  新浪微博  搜狐网  中青网  央广网  国际在线  CNTV  海外网  凤凰网  网易新闻  腾讯新闻

中国文艺收录 | ICP备案编号:吉ICP备2022004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