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一轮明亮的月亮升上了内蒙古化德县秋灵沟的夜空。这一刻,作词人石祥的思路被打开了,他决定借助天空的明亮之物,让军人来表达对妻子的思念。于是,便有了《十五的月亮》这首歌。
这首歌的歌词宛如清澈透明的溪水,自由自在地流淌,人称的转换带动了时空的转换,场景的转换。歌词中,“你”与“我”的对照抒写,描绘出了“你”为“家”奉献,“我”为“国”奉献的具体场景,虽然场景平凡简单,但每一句歌词都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图画。
《十五的月亮》以其唯美别致的歌词和动听优美的旋律,传唱四十年之久,感动了祖国大江南北。这首歌不仅歌颂了戍边卫国战士的英勇,也歌颂了无数军嫂为了支持丈夫的付出与奉献。
该曲还在1986年获得了第二届解放军文艺奖一等奖,2019年入选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这足以证明《十五的月亮》在祖国文艺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可追溯至1984年4月,当时《解放军歌曲》编辑部组织的全军歌曲创作学习班到达河北省高碑店驻军部队进行体验生活。在座谈会上,一名指导员提出了一个让人感动的建议:“能不能给军人妻子写首歌呢?她们在家太辛苦了!”这个建议成为了《十五的月亮》诞生的催化剂。
歌曲的旋律采用了北方民间音调的素材,简洁流畅,委婉动人,寓情于景,表达了边关战士对家乡的思念,对妻儿的思念。
《十五的月亮》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选取了大后方这个特殊地点,通过战士妻子这一人物,营造出深情厚意的意境,最终升华为“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这样朴实而深刻的道理。
这首歌早在1984年就被著名歌唱家蒋大为首次演唱,之后在多个版本中传唱,但原汁原味的歌词几乎未曾改动。它既是一首歌颂军人的歌曲,也是一首歌颂军嫂的歌曲,让人们感受到家国情怀的真挚与深沉。
《十五的月亮》至今仍然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传唱,它的旋律是对那些默默奉献、支持丈夫的军嫂们的致敬,也是对那些英勇无畏、守卫家园的戍边英雄们的赞美。这首歌承载了太多真挚的情感,成为了一代人心中永恒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