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一首歌曲诞生在美丽的厦门,它以悠扬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唤起了两岸人民对家国团圆的热切盼望。这首歌就是《鼓浪屿之波》,由李光羲演唱,钟立民作曲,张藜和张红曙作词。
故事的发端是1981年12月,当时以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为主题,福建省委对台办、台湾同胞联谊会、福建人民广播电台、福建电视台等联合组织了一次音乐采风创作活动。这个活动汇聚了来自内外的14位词曲作家,他们前往福建沿海的各地,体验当地的文化,创作了许多歌曲,其中就包括了《鼓浪屿之波》。
钟立民,一个来自江西南昌的词曲作者,对台湾的民歌和民谣情有独钟。他在鼓浪屿的日子里,被浪花拍打沙滩和礁石的声音所感染,同时也受到了日光岩登高眺望的景色启发,创作出了这个美丽的旋律。
歌词作者张藜则来自大连,他在鼓浪屿的夜晚听着海浪声与室友的鼾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奇妙的交响乐,这个自然的和声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这次采风活动让他们站在日光岩上,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也感受到了台湾的亲情故事,于是他们创作了《鼓浪屿之波》的歌词。
歌词中的“鼓浪屿四周海茫茫,海水鼓起波浪,鼓浪屿遥对着台湾岛,台湾是我家乡”的情感,表达了台胞对家乡的深情思念。歌曲唱出了两岸人民的统一之愿,将大陆和台湾之间的纽带比作结实的纤绳,将两岸紧紧相连。
自那以后,《鼓浪屿之波》成为了一首传唱度极高的歌曲。它频繁地出现在厦门航空公司的航班中,成为厦门海关的钟楼报时曲,也在各种节庆和仪式中被广泛演唱。这首歌还被改编成合唱、钢琴曲等不同版本,甚至有京剧版。
歌曲不仅唱出了两岸人民统一祖国的共同心声,也促进了两岸的物质和精神交流。多少人被这首歌吸引而来到厦门,来到鼓浪屿,站在日光岩上,眺望着对岸的台湾。这首歌的影响力超越了音乐本身,成为一种文化符号,象征着两岸人民的亲情和统一的愿望。
《鼓浪屿之波》的创作源于一次偶然的音乐采风活动,但它的美妙旋律和深刻情感使它成为一首永恒的经典。这首歌曲不仅是音乐的饰品,更是两岸人民团圆和统一的象征。它将继续唱响着家国情怀,让两岸人民心手相连,共创美好的未来。鼓浪屿之波,亲情之波,唤起着我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统一的憧憬,它将一直传唱下去,永不止息。